美国的熔断机制为什么天朝不可行

作者:联众游侠 16年1月8日 12:52 评论:0

楼主
联众游侠 发表于 2016-01-08 12:52

VIP1 粉丝 0 关注 0 股龄 9.8年 只看该作者

美国从1988年就批准了熔断机制,并且一直沿用到现在。为什么人家都好用,我们一用就出事呢?

问题出在阈值上。

美国的股市指数没有10%的涨跌停板限制,所以熔断机制设置在7%、13%、20%三个档位上。简单地说,美股的熔断机制是这样的:

第一档阈值: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7%
在下午3点25分之前跌幅达到7%,则整个市场暂停交易15分钟;
在下午3点25分及以后,跌幅达到7%,继续交易至收盘,除非达到第三阈值。

第二档阈值: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13%
在下午3点25分之前跌幅达到13%,则整个市场再次暂停交易15分钟;
在下午3点25分及以后,跌幅达到13%,继续交易至收盘,除非达到第三阈值。

第三档阈值: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20%
在交易日当天任何时间,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20%,则整个市场全天关闭交易。

所以你看,人家美国的熔断机制跟我们的“山寨版”熔断机制有很大的不同……

首先,美股的熔断档位是三个,三个档位之间还相隔很远。而我们因为本身就有10%的涨跌停板,所以只能在10%的范围里设两个熔断档位,同时这两个档位还只相离区区的2%,只要触发第一档,就非常容易产生连带效应,继续触发第二档(就像周一那天)。

其次,美股的熔断机制中,需要达到20%的指数下跌才直接全天收盘,而我们则到7%就直接关闭交易了,这留给市场的自由空间实在是太小了,逼得资金都为了避免遭到熔断而出逃,可能本来没想跑的资金,发现熔断点位快到了,也慌忙出逃,对指数造成进一步打压。

最主要的是,美股熔断的阈值就比我们高,第一档是7%,而我们第一档是5%,更容易触发。而且美股的熔断第一档阈值居然相当于我们的最后一档阈值,人家跌7%才刚刚触及第一次暂停15分钟,而我们到7%就直接收盘了!这不是逼着资金赶紧往外跑吗?

而且,A股的波动性本身就比美股要大,2015年全年,A股的沪深300指数就有38次波动幅度超过5%的,而美股的标普500全年一次都没有达到5%的波动。在波动性比美股大的情况下,熔断档位还设定的这么低、间隙这么小,不出问题才奇怪啊。

所以,目前的情况是证监会实在是“太傻太天真”了,以为用个熔断机制就可以排除掉5%或7%以上的波动性了,显然是太不把市场先生当回事了。这件事再一次证明了,市场就是市场,它是不会由人的意志为转移的,想要操纵市场,哪怕是政府也无法做到。

如果不修改,A股的熔断机制很可能将成为一代笑柄……

当然,一开盘就是下跌的,这个有可能是因为近期的一个利空因素。那就是证监会在股灾期间宣布的禁令——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超过5%的股东半年内不许减持。而1月8日这个禁令就到期了,也就是说大股东们可以减持了。

所以开盘的时候受到这个利空,大盘开始下跌,但是下跌超过3%的时候,很多人就受到了熔断的影响,害怕被5%的档位给“搁进去”,所以赶快抛售,导致大盘终于还是触发了第一档熔断。紧接着市场因为第一档熔断的触发而进一步恐慌,在15分钟休市后马上继续恐慌性抛售。而由于到达第二档阈值只需要2%,很快就被触发了。

所以,本来市场只是在正常地消化一个普通的利空消息,反而却被所谓的“市场保护机制”给牵引到深渊里去了。敢问这熔断机制到底是在保护市场还是在糟蹋市场呢?

然而,说到这也不能完全把责任推给证监会。美股之所以波动小,触发熔断机制的次数少,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美股市场的投资者更加成熟,甚至可以说比A股投资者要成熟几倍。

美股投资者的80%都是机构,他们专业、理性、对股票的估值趋于一致。而反观我们A股,则是反过来的——80%以上都是散户。散户的普遍特点就是不专业、因为看不懂价值也没有耐心去学,所以投机性极强。这也导致了市场一旦有些风吹草动,人们就更倾向于陷入恐慌抛售而不是坚持自己认准的价值。

所以对于A股不能直接照搬美国的成熟的机制,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去小心假设、谨慎验证。而作为我们散户投资者,能做的就是完善自己吧,尽量不去做那个容易恐慌的小韭菜,充实自己的投资知识,给自己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。当我们每个人都变成成熟的投资者,A股也就更加完善了。
温馨提示:游侠股市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发布,游侠股市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