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当大盘出现一个平台震荡的行情就有人比较恐惧,生怕大盘会出现大幅度的下跌,其实我们早应该习惯横盘震荡的行情了,从8月底到现在,大盘一直走在平台震荡的节奏之中,平台上轨3400点附近,下轨在3330点一带,上周依靠
贵州茅台的单枪匹马带领,愣是将指数冲破了3400点,可无奈没有大面积走高的基础,目前还是回落到这个平台区间。
要说会不会这个平台形成所谓久盘必跌呢?这要看政策面、经济面、资金面等因素,政策面的引导很标准是营造稳中有涨,涨幅有限的市场,不喜欢大起大落,更不喜欢大跌出系统性风险,由于了2015年的教训,各路主力机构基本是牢牢把控着市场的底限,所以要想出现股灾4.0,几乎不可能。
经济面是判断一个市场的估值高低的标杆,而经济面又看国内外市场,现在
美国经济以及美国股市可谓是带着全球股市节节高,这个背景下我们没有理由怀疑
A股会单独走熊,也就是说2008年那种外围市场带动的
熊市起码现在很难出现。加上欧洲经济的自我调整,也基本走出了困境,不再像当初欧债危机一般脆弱,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、欧洲都没有大事,我们外围环境是良好的。
国内经济继续在严控下进行结构性调整,也就是通过环保这个准绳非常坚定的清产能、去库存,包括以前政府赖以生存的
房地产行业,很明显有着坚定出清泡沫的政策指导,无论是租售同权的提出,还是政府新型房地产产权模式的推广,都让开发商明白,现在的房地产调控不是之前那样的级别了,而相对其他领域,钢铁、煤炭、水泥、化工、有色等等都出现上游产能的主动减少。这对2018年来说就是一个供需相对平衡的基础。
同时加大科技领域的扶持力度,5G、人工智能、芯片、智能驾驶、智慧城市等等都开始出现明显的旺盛景象,最直接受益的集成电路、芯片板卡等元器件价格上涨,都是科技行业多年未见的。
说明国内经济虽然有结构性调整的阵痛,但最终效果比预想好,大的宏观经济面不会在2018年发生恶化,这就说明整个经济面对股市的影响不会负面。
资金面的判断从两个维度,一是资金供应,二是
股票供应。二者都是同步加大的特征,资金供应分季节性和年度月末特征,可能在12月接近年底,会有银行间资金紧张的现象,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就说明这一点,但这毕竟是短期,可以说,大盘现在的震荡源头和这个最相关。
可从中长线资金供应看还是非常乐观,海外资金已经通过深港通、沪港通流入,明年6月份的MSCI临近必然为带动更多国外资金流入,从海外股市经验看,但凡MSCI纳入的市场都会有不错的上升行情。除此以外,养老金也将大举入市,目前已经开始小试牛刀,说明股票配置已经在中国国内资产越来越重要。而由于银行通道业务、同业业务的限制,会让不少资金重新找出路,只要股市
牛市节奏不改,相信也会吸引不少银行间资金入市。
股票供应也是增长态势,但乐视网的
IPO审批人员被查的事件对发审委震动很大,这已经不是罚款了事的问题,所以有理由相信IPO过会率会逐步递减,对于股票的供应质量就有所提高。这无疑对于中国股市属于长期利好。
另一个股票供应就是大股东减持,从某个程度上讲,股票的估值和大股东持股成本以及他资金渴求度决定了减持力度,经济约好,容易获得融资,大股东自然不会第一想到卖股票,当然这的确是股票供应的重要因素,可我们知道凡是一个度的问题,只要不出现大面积的清仓式减持,相信市场自身的吐纳能力可以消化,关键还是人气的旺盛,会带来更多买股票的人,那也就不在乎减持的因素了。
综合以上分析,大盘在3350点上下50点波动是年底大概率事件,会不会再出现3421点以上的新高,就取决于整体公司业绩回报是不是乐观了,如果整体业绩增长速度较好,那年底建仓新增机构大有人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