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面临百年不遇大变局,这个变局里,中国一定要在芯片,汽车制造,能源化工,生物医疗领域取得领先权。这是反击
美国打击的最好方式,所以说未来房价一定不能上涨。
房地产一定不能成为资本的蓄水池,资金池的水一定要去到高端制造与高端服务业,以及战略新兴行业中去。
最近20年,房地产算是为中国工业发展呕心沥血,1998年商品房改革以来,渡过了亚太金融危机后的时代,地方政府搞工程需要钱,卖地是最快捷的,地方靠卖地收入与银行贷款,搞起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。土地拍卖价越高,地方财政收入越高,所以地方政府有炒高地价的动力,地产企业也有拉高房价的动力,土地财政对于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帮助是非常非常大的。
如果没有四处开花的基础设施建设,哪有铁公基,哪来如此稳定的电力供应呢,哪会有4G基站,哪来的光纤光缆。没有基础设施建设就无所谓运输业和旅游业的发达,更无所谓家用电器市场的发达,更没有智能手机的生产,还有互联网经济的发达。
如今我们需要新基建,新基建重点发展的是5G,人工智能,工业互联网,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。而这些新型基础设施并不需要地方政府搞土地财政,新基建不像旧基建那样耗费资金。其次新基建中央财政投入就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。
中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下半场,再也不能像上半场一样投入大量政府资金了,当前城市化率达到60%,居民和政府的杠杆率已经相对紧绷,房地产在居民财产中占比过高。这个时期,去房产化必须成为主基调。
当前房子已经够多了,特别是九零后零零后成为购房主力军后,房子显得更多。因为由于计划生育政策,90,00后的人口相对60,70,80后来说,已经大幅减少,90后00后父辈是60后与70后,这些人很多都拥有了自己的房子,以后也是90后继承。这样会造成房子的相对过剩,国家一直在强调稳房价,可从来没说过降房价。卖地收入仍然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,当前地方土地起码能够卖五年,也就是未来五年一定要稳定房价,否则地方财政状况会更加难堪。
未来不能否认一些科技产业为核心的城市房价还会上涨,但由于国家科技创新力度越来越大,以及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由外需转向内需,这对于科技输出型城市来说,都是利好消息。
在未来行情中,尽管选对了房子还能够赚钱,但那终究不是顺势而为,稍有不慎就翻车套牢,买房暴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,房子更多的功能是保值,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增值。
想在房地产上赚快钱,已经没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