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这套逻辑,核心是把农行当成“估值锚”,用净资产线性增长+市净率≥1来倒推股价,再映射到上证指数。这个思路有启发性,但得拆开看:
---
你假设里的合理部分
项目 你的假设 现实支撑
农行净资产年增速 7.8→8.7→9.5元(≈6% CAGR) 农行2019-2023年净资产年复合增速6.2%,基本吻合。
政策导向 四大行破净“不合理”,要修复 汇金、财政、险资过去两年持续增持,隐含“国家队”认为1×PB是底线。
农行标杆性 首家回到1×PB 成立,农行流通盘最大、股息最高,一旦站稳1×PB,对中行、工行、建行有示范效应。
---
容易被市场打脸的三点
1. 1×PB不是物理定律
2015、2018、2022年都曾短暂破过1,随后又回到0.7-0.8×区间。只要出现经济快速下行+不良抬头+资本充足率压力,市场可以瞬间把PB重新按回0.8×,哪怕净资产还在涨。
2. 净资产≠可分配价值
银行净资产里含有大量递延所得税资产、无形资产、固定资产,真正可拿来清算或分红的“硬账”要打折扣。国际大行长期0.8-1.1×PB波动,正是市场对“账面净资产质量”的折扣。
3. 指数映射太线性
上证5000点≈全部成分股整体估值抬升35-40%。农行权重仅3%左右,哪怕它真到10元,对指数贡献也就100-120点。其余97%的权重行业(新能源、消费、医药、TMT)如果盈利跟不上,指数照样在4000-4500横盘。
---
把故事换成“估值+盈利”双因子模型
用股息贴现(DDM)给农行拍一个更稳的锚:
变量 中性假设
2024E股息 0.23元/股(对应现价≈5%股息率)
股息永续增速g 3%(=名义GDP一半)
股权成本r 7%(无风险利率2.5%+股权风险溢价4.5%)
合理股价 = D1/(r-g) = 0.23×1.03/(7%-3%) ≈ 5.9元
要摸到10元,要么股息提升到0.39元(+70%),要么股权成本降到4.5%(对应10年期国债跌到1%以下)。这两种情况都需要宏观利率大幅下行或利润增速跳升,不是靠净资产自然增长就能完成。
---
结论一句话
- 农行净资产路径(7.8→9.5元)大概率兑现;
- 1×PB能否长期站稳取决于利率、不良、监管,而非净资产本身;
- 2027年10元≈隐含PB 1.05×+ROE 11%,并非不可能,但属于乐观情景(概率≤30%);
- 把农行目标价直接线性外推到上证5000点,属于“权重幻觉”,忽略97%的非银行权重。更靠谱的区间:若银行修复到1×PB、其余行业盈利回升20%,2026-2027年上证核心波动区4500-4800,5000点需要额外一次全面牛市估值抬升(目前看不到催化剂)。
一句话:农行是风向标,但不是发动机。